顺势而为 逆势而上 因势而动

浅议供销合作社如何做好疫情期间对外宣传工作

【 文章作者:中华合作时报 文章来源: 点击次数:8956 市社概况录入:网站管理员    责任编辑:网站管理员  】

编者按:疫情发生后,供销合作社因农村流通主渠道的身份和担当而备受社会关注。无论是菜场超市药店保障生活必需品供应,还是企业门店配送农资不误农时备春耕,都是热点,很容易成就好稿件。但是,如何在冗杂无序的信息中提炼亮点,在系统媒体大量报道中脱颖而出,甚至抓住大众读者的兴趣点,受到系统外媒体的关注和报道,值得每一位信息宣传员认真思考总结。本期邀请两位“优才计划”人选,从不同的角度总结疫情期间本单位信息宣传工作的作法和经验,与大家分享。

经常听身边的信息宣传员和我说,工作千篇一律,超市、菜场、加油站、农资店、药房等每天重复相同或类似工作,很难找到新闻线索。到了抗“疫”保供非常时期,一方面封闭式管理有碍“抓活鱼”,一方面各类资讯轰炸式发布,要写出好信息脱颖而出更是难上加难。如何突破重围找到宣传“爆点”,我总结了三个“势”与大家分享。

一是顺势而为,关注顺应疫情形势有所作为的人和事。

腊月二十五开始,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经成为重中之重。2月7日,浙江绍兴上虞区发布“12个一律”通告,非生活必需的公共场所一律关闭,但农贸市场、超市、药店、加油站等市民生活必需的供销合作社经营场所依旧保持营业。以前交通不便时,供销人用一根扁担、一个背篓把物资送进山里。越是困难的时候、困难的地方,“供销合作社在身边”越能让群众感受到其价值所在。非常时期,一块豆腐、一壶油、一把青菜,看似都是小事,却事关民生大事。

于是,我们把镜头对准那些顺应疫情形势有所作为的人和事,记录特殊时期供销人特有的行动和姿态,采写了一批脍炙人口的“小切口”稿件:应对抢购大米风,我们关注“一小时背了4车米的超市小哥”;面对个体超市纷纷关门,我们关注40公里外一家山区超市的“特殊承诺”……这些小事,展现了一线供销人不打烊、不断供、不涨价、不惜售、不松懈、不惊慌的鲜活形象,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和由衷点赞。

二是逆势而上,关注疫情之下逆向前行的人和事。

此次疫情,很多媒体都在宣传“逆行者”。相比医护人员等前线工作者,我们很难说自己也是“逆行者”。但疫情之下,系统里也有逆向前行的人和事,如宏观经济进入中低速轨道时,有的基层社和企业经济效益却逆势上扬,这就值得“解剖麻雀”。为此,我们写了《关于疫情之下加快供销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思考》,得到《中国合作经济》《浙江合作经济》的垂青。受疫情影响,企业复工复产难,我们采写了《江上花海又重开》《合作社来了“指导员”》《重点项目按下启动键》《有序春备耕静待万物苏》等一批提振复工复产信心的文章,得到系统报纸、党报党刊的刊登、转载,央视新闻也进行了直播报道。这些稿子仿佛一群鸭子,提早感知了一江春水已经渐暖。

2月6日,上虞区供销合作社开始承担驿亭镇5个隔离村共计6000余名村民生活物资的供应任务。隔离村一般人唯恐避之不及,但供销人却要连续16天每天进出3趟,累计配送50吨物资,这就是“逆行者”。这样的素材一定要抓住,要提前准备,进行全面及时的报道。

三是因势而动,关注根据疫情趋势创新行动的人和事。

疫情也是一次洗牌,封闭管理、隔离管控等举措,对保障供应带来了新挑战,也使居民消费需求、购买方式等产生新变化,就需要我们创新服务方式和内容。疫情发生以来,上虞区供销合作社系统下属各商场、超市、加油站、医药公司等运用“线上平台”“无接触加油”、互联网“医+药”等新模式,通过灵活的营销、持续的经营、贴心的服务,全力保障各项民生物资不断供,彰显系统独特的优势和担当。我们采写的《手机点一点,食材送到家》《网上医保直接报销药品免费配送到家》《线上农民培训成香饽饽》《230亩土地“打包流转”实现三赢》等一些展现创新做法的稿件,同样受到了媒体青睐。

新闻之所以叫新闻,是因为报道及时,而这关键在于抓“势”:顺应疫情形势有所作为,朝着相反方向逆势而上,根据疫情趋势有所行动。这是我对前阶段宣传工作的一些总结和提炼,希望新的一年可以借《中华合作时报》等媒体乘势而上,期盼大家有更多供销好故事、好新闻见诸报端。(推荐单位: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供销合作社)